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契丹的婚俗究竟是怎样的?为何说它令人难以启齿?

我们知道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着迥异于汉民族的独特婚俗,在没有了汉人三纲五常的观念下,很多习俗会让我们为之咋舌惊奇不已,比如我们要说的契丹婚俗,很多人就根本就受不了。
(一)契丹婚俗
契丹与辽国贵族,基本上是施行世婚制的,而且还是非常之严格地只在两姓之间通婚,即帝王耶律氏与后族萧氏,并且明文禁止与其他诸部私相婚嫁。正是因为实施这样的规定,辽代贵族们的通婚范围自然会变得非常狭窄。没有办法,辽代贵族便只能自己找自己人结婚,于是乎便有了诸如收继婚、接续婚、中表婚、舅甥婚等等近亲婚姻。
1.收继婚
何谓收继婚?就是父亲死了,儿子收娶生母之外的父亲妻妾;叔伯死了,侄子就收了叔伯的妻妾;兄弟死了,兄弟就收了兄弟的妻妾。这是古代北方游牧渔猎民族长期存在的婚姻制度,从匈奴、乌桓、羌,到柔然、突厥、契丹、党项,再至女真、蒙古、满洲,都不例外。
2.接续婚
在契丹大辽,除了收继婚,还有接续婚,接续婚又称连带婚、续亲,简单言之,就是姐姐死了妹妹续嫁,姑姑死了侄女续嫁。 契丹流行接续婚,是因为迷信“姐妹共夫利于生子”的说法,才得以盛行。
3.中表婚
何谓中表婚?古代称父亲姐妹(即姑母)的子女为外兄弟姐妹,称母亲兄弟(即舅父)姐妹(即姨母)的子女为内兄弟姐妹,外为表,内为中,因此,外兄弟姐妹和内兄弟姐妹又称为“中表兄弟姐妹”,与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通婚,就称为“中表婚”。这个婚俗其实不仅游牧民族盛行,中原汉文明也会有这种做法。
4.舅甥婚
舅甥婚,或者称之为甥舅婚,这种婚姻状态,虽然中原有汉惠帝刘盈以姐姐鲁元公主之女为后、汉章帝刘炟以堂姐沘阳公主之女为后为妃、吴景帝孙休以姐姐小虎公主之女为后等零星个例,但在汉王朝律法中,基本上是明令禁止的 行为。 而在辽国,比较著名的就是穿着金面具铜丝网络下葬的陈国公主和驸马了。
(二)陈国公主
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东北10公里斯布格图村西的山南坡上,因为从未被盗掘,墓中出土文物几千余件,包括精美的金银、陶瓷、玻璃、木器、玉器及珍珠、玛瑙、水晶、琥珀制品,墓室中公主平卧在尸床左侧,驸马在右侧(后入葬),两人从头到脚都穿戴着契丹皇族独特的葬服。
陈国公主耶律氏,是辽景宗皇帝之孙女,也是辽圣宗弟弟耶律隆庆的女儿。陈国公主在世时,辽圣宗懦弱无能,耶律隆庆权势遮天,公主深得宠爱,数次荣获封号,初封为太平公主,又进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
到了公主16岁的时候,嫁给了自己的舅舅即37岁的萧绍矩。驸马是辽圣宗皇后之兄长,官拜检校太师。在古代,尤其是在辽代,贵族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往往选择在直系家属中进行通婚,所以陈国公主与驸马的结合正是契丹第四种婚俗“舅甥婚”的考古学实证。

众所周知,在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会受到一些特别的民族入侵,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关于契丹族。说起契丹族,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契丹族的婚姻习俗。契丹人关于婚姻的习俗与我们王朝的一些婚姻习俗大有不同。有些习俗让人十分难以启齿。

一、契丹族婚姻习俗传说关于契丹人婚姻的习俗一直都有一些传说,其中有人说契丹人曾经把自己的祖辈描述成一位白马王子和一位美丽大方的青牛女子,他们两个一见钟情,于是就开始了他们结婚生子的婚姻生活。然后经过一代代的繁衍,于是就有了他们当时的契丹八个部落。同时还有一些传说说契丹族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实行外婚这种婚姻制度。所谓氏族外婚制度也就是两个不同的世氏族的人之间可以结婚生子。当时所说的两个氏族其实就是指以青牛和白马为图腾的氏族。

二、契丹族婚姻习俗经过时代变迁,契丹人这种婚姻习俗并没有发生改变,反而被后人传承了下来。由契丹人的婚姻习俗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契丹族的这种婚姻思想是十分开放的。正因为过于开放,对于一些中原地区的人来说,这种婚姻习俗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换一句话说,实行这种婚姻制度,那么就会出现舅舅可以取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近亲结婚。

三、后人对契丹族婚姻习俗的评价从历史上看,契丹人这种独特的婚姻制度在 历史上除了契丹族之外其他地方是从未出现的。其实这种婚姻制度放在现在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近亲结婚,会导致子孙后代患上家族遗传病的概率增加,同时还会造成家庭关系十分复杂。

契丹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的婚俗是非常令人难以启齿的。因为契丹族明文规定,贵族不得与平民通婚,而契丹只有律阿保机和萧姓两大贵族,契丹族内部便出现了表亲联姻、辈分混乱的情况, 所以在契丹族里甥舅、甥姨、表姑侄婚配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这样的风俗放在我们汉族非常难以启齿的,有悖于人伦道德的。除了契丹贵族,契丹的平民中表兄妹表舅等之间通婚的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
在替代人的传话中,他们的祖先是一个骑着百马的男子和一个骑着牛的一位女子。他们俩相遇之后,互相爱慕便成为了夫妻。他们结婚之后繁衍生息,逐渐的形成了以后的契丹民族,契丹族也就形成了“青牛”和“白马 ”两个氏族,青牛代表着耶律氏,而白马代表着萧氏,虽然契丹族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萧氏和耶律氏两姓通婚的婚姻风俗,也就是说耶律氏只能与萧氏通亲,而这两个姓氏之间历史上都是亲戚关系,可以在契丹族中表兄娶表妹、叔叔娶侄女、舅舅娶外甥女,外孙女嫁外祖父都不足为奇,非常普遍,这样的婚姻风俗在我们汉人中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契丹族觉得只有萧氏和耶律氏两姓通婚,才能保住他们贵族血统的纯净。
1986年,蒙古地区发现了一个辽代陈国公主墓,灵柩里面躺着两个人,据考古学家证实,他们俩是夫妻关系也是外甥女和舅舅的关系,陈国公主是耶律氏,而他的丈夫同时也是他的舅舅名萧氏,可见契丹族两姓通婚的婚俗是真实存在的。
不得不说,契丹这种两姓通婚的婚姻制度在 古代帝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虽然在清朝的满族中有类似契丹的这种婚俗,但是都是隔着几代的,不是直系亲属,耶律皇族集团与萧氏后族集团世代联姻的做法在清朝时没有的。

契丹婚俗规定贵族平民不能通婚,而且贵族是两姓通婚,所以内部就出现表亲联姻,甥舅、表姑侄婚配是很普遍的,辈分混乱。

契丹族明文规定贵族不能与平民通婚,导致契丹内部出现近亲结婚的乱象,有悖于人伦,经常会出现表兄妹联姻、姑侄配等乱象,这种方式生下来的孩子患病几率相当高。

  • 契丹人在当时是身处草原的人民,他们是一个以武力为权威的民族。和中原当时相比是属于异族的人群,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和当时我国家常见的法律法制不同,他们的婚姻理念也是不相同的。而因为在中原地区是依靠法律和皇帝的权威等...

  • 在这个传说中,契丹人将自己的祖先说成是一位骑白马的男子和一位乘青牛的女子,相遇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生子繁衍,逐渐形成了契丹八部,传说反映出契丹族很早就已开始实行氏族外婚制,即两个不同世系的氏族之间互相通婚。...

  • 一些史学家在分析契丹族的婚姻现象时认为,契丹族的婚俗、婚制,与其以游牧为业的经济特点和开放的民族特性有着密切联系,尽管恪守异姓通婚的婚制有些单调呆板,但现在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异姓者,无论属于哪个部或居于什么地方,都是异血缘。

  • 对于“放偷日”里偷媳妇的婚俗形成,大部分历史学者认为,这主要与契丹民族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关。一是契丹民族早期受母系氏族社会末期遗风影响,允许女子自由定下婚约后选择“放偷日”跟随丈夫自行离家;二是由于最初契丹族男子的经济地位不...

  • 契丹人发型怪异,无论男女皆髡发。男子在两鬓各留一绺头发,别处的头发全剃光。妇女仅剃沿前额边的头发。婚俗特点是娶亲不论辈分,近亲结婚、离婚和再嫁均不受限制。在文化上有两种类型不同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至于...